您现在的位置: 欢迎莅临中国民主建国会随州委员会 > 参政议政 > 建议提案 > 正文
关于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作者:肖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857    更新时间:2017-09-01         ★★★

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成为富民增收的新业态。据农业部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从业人员845万,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乡村旅游具有促进增收、带动就业、传承文明、美化环境等功能,农村土地广阔、劳动力丰富、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这些禀赋决定了乡村旅游产业链条长、联动效应大、前景广阔。最近,国家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若干措施。

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周朝始便有随,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有炎帝故里,这里被誉为“编钟之乡”,这里是“随枣走廊”……这里“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决定了独特的自然风情,这里发展乡村旅游业基础雄厚,全市乡村旅游在发展实践中呈现如火如荼的燎原态势,涌现出了一批乡村旅游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成功范例,如洛阳银杏谷、桃源河、尚市桃花、华宝山古枣树林等等。

然而,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并没有真正挖掘到乡村原汁原味的文化,仅仅将乡村的文化表象粗暴放大或复制,甚至盲目模仿、拆古建今,陷入了“千村一面”的尴尬境地。完全背离了“乡村旅游”的真实定义。

据调查,我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和抑制着我市的乡村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应引起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造成交通、食宿、卫生等条件无法保证服务质量提档升级。

2、缺乏统一规划,盲目开发资源,导致乡村旅游业不能健康持续发展

3、缺乏宣传意识,未能建立起品牌效应

4、缺乏特色和文化内涵,千篇一律、千村一面。

二、关于我市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议

1、完善交通、卫生、食宿等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以需求为导向,以实用为根本,在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经营上下功夫,同时设立多功能、多用途的技能培训中心,对村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和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并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力度,促使其经营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从细微之处提升村民各类旅游业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

2、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施策、循序渐进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要按照“政府主导,文旅融合,统筹城乡,全域发展”的总体思路,强化规划的系统引导价值,发挥政府的积极主导作用,遵循旅游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建立高质量的乡村旅游一盘棋,防止一哄而上,实现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

3、创新品牌,发挥特色,做足“旅游+”的文章。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貌,要有“千村千面”有的特在文化生态、有的特在地貌和产业,许多村庄形态是千百年形成的,有深厚的内涵和积淀。乡村旅游的核心和灵魂其实是“乡村”二字正因为与城市截然不同的原生态自然田园风光、独特的乡村山水、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形成了乡村文化的发展脉络,才让乡村旅游营造不一样的特色,形成品牌,具备知名度和竞争力,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体验与众不同的乡村韵味。

同时做足“旅游+”的文章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是由创意衍生而来的创意增加值必须与生活主张相契合,将制造本身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提升为外显价值,赋予商品新的功能,使游客耳目一新“旅游+”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浙江宁海,通过“旅游+健身”,用登山步道串联美丽乡村,带活了沿途民宿;有的“旅游+教育”,开设农耕文化、传统手工课等,成为不少家庭的亲子乐园;有的地方“旅游+体育”,借助山地马拉松、单车赛等运动项目,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

4、深挖文化资源,保持“乡村”的“原汁原味”。最近有网友吐槽乡村旅游就是“村头吃饭、棚里吃果”,除了吃还是吃,完全是“吃饭游”;还有人吐槽一模一样高大上的生态园,一模一样的“古街”,看不见乡村特色、体味不到乡村味道。这样体验活动缺乏创新意识,设计简单固化“千村一面”的乡村旅游,难有长久发展基础,迟早会被风起云涌的乡村旅游热潮吞没。

其实,人们对“乡村旅游”的普遍共识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察、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通俗点说,就是在充分挖掘当地农业特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同时寻根和寄托乡愁的心理也成为时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人文基础。

我市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神农尝百草,一草一木皆文章;乡村文化内涵丰富名山秀水传说众多,俯拾皆是故事。要让我市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既要尊重农耕文明,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又要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确保乡村旅游的个性化、本土化,还原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和人文历史的原始踪迹,真正把农民生活、农村风情、农业特色有机结合起来,让更多游客体验与众不同的乡村韵味。“特色搭台、文化唱戏”,彻底告别“千村一面”,把我市的乡村旅游打造成集乡村度假、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模式。

 

 

文章录入:szmj    责任编辑:szmj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条文章:
  • 下一条文章: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网站管理 |

    Copyright © 2015 中国民主建国会随州市委员会网站管理系统
    网站备案号 鄂ICP备16022009
    邮编:441300 电话:0722-3328086